2024年12月,学校高一学生小谭被确诊为白血病,这一突如其来的噩耗让他的家庭陷入困境,也深深牵动了全校师生的心。学校迅速发起倡议,师生们纷纷慷慨解囊,最终筹集到爱心款14万多元。
本报综合消息 2025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非遗版”春节年味儿更浓,各地各校深挖春节非遗文化内涵,策划举办美食制作、手艺传承、年味探秘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知》明确,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广东省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推进落实中小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含体育活动课)。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校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而粤东西北地区要有不少于50%的学校在2025年秋季学期,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2026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施。
近日,民政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困境儿童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困境儿童标签化,不得利用困境儿童个人信息博眼球、赚流量,不得利用困境儿童个人信息进行募捐、直播带货等。
2月7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升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数字化水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修订。近日,新修订的《办法》正式印发。
记者从杭州市教育局发布的《杭州市区高中学校布局规划(2021—2035)》中了解到,2025年,市区高中总量将达到180所;至2035年,市区高中总量将达到230所。也就是说,未来10年杭州将新建高中学校50所,其中上城区3所、拱墅区2所、西湖区1所、滨江区2所、钱塘区6所、萧山区15所、余杭区8所、临平区3所、富阳区7所、临安区3所,可新增高中学位数14.3万个。
前不久,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举办。此次大会以“智能时代下的未来高等教育重构”为主题,来自各国教育数字化领域的专家展开交流分享,共同探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未来方向。 大会发布了《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4)》。报告倡议启动“智慧教育之门计划”,旨在充分激活人工智能的巨大潜能,构建一个更有韧性、可持续性的高等教育生态。
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丰富的实践案例和教育资源。大学要主动走向社会,建立与自身办学特色相衔接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社会实践基地。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让全体大学生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 ...
近日,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印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办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办法》修订的背景是什么? 答:2013年,教育部印发《办法》,明确规定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一人一籍、籍随人走 ...
“用法律保障学校教育权与惩戒权的有效实施,既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原则在学校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北京三中院副院长薛强介绍,目前我国形成了以民法典为基本法律,以教育法为重要部门法,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 ...
近日,教育部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法》第二十五条提出,“学校应当至少每学期核准一次学生学籍,确保人籍一致、学籍变动手续完备、学生基础学籍信息和学籍变动信息准确。严肃、及时处理检查中发现的人籍分离、空挂学籍等问题 ...
语言治理的目标绝不是制造和呈现死气沉沉的语言生活,而应该为语言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使用土壤,为语言创新保驾护航。 网络平台上所使用的语言,映射出未成年人对于语言生活的实际需求,他们因生活所需而关注网络平台并通过语言的使用来满足这些需求。